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脱毒芋原原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种芋选择与处理、培养基配方、组培苗繁殖、试管苗炼苗移栽、病虫害防治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脱毒芋原原种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rus-free Taro Pre-basic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06-2020《脱毒芋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脱毒芋原原种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茎尖剥离与培养
标准中提到茎尖剥离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外植体。剥离的茎尖长度应在0.3-0.5毫米之间,确保无菌操作环境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高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同时,在培养基的选择上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添加适量的植物激素如6-BA和NAA以促进芽的分化和增殖。
病毒检测方法
对于脱毒效果的验证,标准提出了RT-PCR检测法作为主要手段之一。此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芋头中的病毒种类及其浓度水平。此外还建议采用指示植物接种实验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完全去除病毒。只有当两种检测方式均显示阴性结果时才能认定为成功获得脱毒材料。
种苗驯化移栽
在完成室内培养后进入田间驯化阶段前,需先将试管苗逐步适应外界条件。具体做法是从低浓度营养液开始逐渐过渡到自然土壤环境中去。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分供给量以及温度变化幅度,避免因环境突变导致幼苗死亡。待幼苗长至具有4片真叶左右大小时即可进行定植作业。
以上只是对部分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各项参数设置。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