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栽培的环境条件、场地选择与准备、菌种选择与培养、播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与生产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rel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829-2020《羊肚菌栽培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羊肚菌的栽培条件、栽培材料、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羊肚菌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羊肚菌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具体要求包括:
1. 海拔高度:建议在海拔2000米至3500米之间,这一范围内的气候条件适宜羊肚菌生长。
2. 温度与湿度:栽培期间的日平均气温应在10℃至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上。高温高湿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和发育,但过高则可能导致病害发生。
3. 光照条件:虽然羊肚菌属于喜阴植物,但仍需一定的散射光照射,避免完全遮阴。
二、栽培材料选择
标准强调了栽培基质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明确的选择指南:
1. 主要原料:以阔叶树木屑为主,辅以适量的稻草或麦秸作为填充料。木屑来源需健康无污染,确保不含有害物质。
2. 氮源补充:加入一定比例的豆饼粉或其他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料,有助于提高基质的营养水平。
3. pH值调节:基质的酸碱度应控制在偏酸性范围内(pH值5.5-6.5),可通过添加石灰或硫酸调整。
三、栽培技术要点
关于栽培的具体操作流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关键步骤:
1. 播种时间:最佳播种期为每年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这两个时间段内气温适中,有利于菌丝体快速生长。
2. 接种方法:采用穴播法,在预先准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挖小坑,每个坑内放置适量菌种后覆土压实。
3. 管理措施:
-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防止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竞争养分的情况发生。
-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追施磷钾肥,促进菌丝分化和子实体形成。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
为了保障羊肚菌产量和品质,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
1. 预防为主: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合理安排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病原积累。
2.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成虫;铺设防虫网阻止害虫进入种植区。
3.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处理,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羊肚菌栽培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生态友好型农业理念的应用。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从而实现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