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黄姜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姜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小黄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Yellow Ging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黄姜生产技术规范》(DB3308/T 061-2020)是浙江省衢州市发布的关于小黄姜种植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
该标准规定了小黄姜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种姜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储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衢州市范围内小黄姜的生产。其中术语“小黄姜”指姜科植物姜的地下根茎,以黄色肉质著称。
二、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H值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禁止在近3年内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种植。
三、种姜选择
种姜需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眼饱满、色泽鲜亮的一年生姜块。每块种姜重量应在25-50克之间,每个姜块保留2-3个健壮芽眼。
四、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分前后,采用垄作方式,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播种量150-200公斤。播前要对种姜进行晾晒和药剂处理,预防病害发生。
五、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持田间整齐度。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每次追肥后要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姜瘟病、炭疽病等,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主要虫害有姜螟、蛴螬等,可用BT乳剂或辛硫磷颗粒剂防治。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
七、采收
一般在立冬前后采收,采收时要避免机械损伤,保持姜块完整。采收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控制含水量在12%以下。
八、储藏
储藏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左右,相对湿度70%-80%,定期检查姜块质量,发现霉变或腐烂应及时剔除。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对于指导小黄姜标准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