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要素的保护与管理要求,包括遗产构成、保护措施、监测机制及合理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
Title:Chinese Grand Canal (Hangzhou Section) World Heritage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0254-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要素》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杭州段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遗产构成要素定义
标准明确指出,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由河道、水工设施遗存、附属遗存及环境景观等构成。其中:
- 河道:指现存的大运河主航道及其支流部分,要求保持原有的线形特征。
- 水工设施遗存:包括桥梁、堤坝、闸门等历史遗迹,这些设施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技术水平。
- 附属遗存:如码头、仓库遗址等与运河功能密切相关的建筑或场所。
- 环境景观:强调保护沿岸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的整体协调性。
保护原则
在保护原则上,标准提出了“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所有保护措施都应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受损害,并且要兼顾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体制
关于管理体制,标准建议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遗产地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监测体系
为了有效监控遗产状态变化,标准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这套系统涵盖定期巡查、数据采集、风险评估等多个环节,旨在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遗产安全。
以上只是对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度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以达到最佳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