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中沙门菌和沙雷菌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与处理、实验步骤、结果判定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饲料中沙门菌和沙雷菌的定性检测。
Title:Feed - Detection method of Salmonella and Serratia by duplex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938-2020《饲料中沙门菌和沙雷菌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饲料中两种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以下为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在适用范围部分,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沙门菌和沙雷菌的检测。这表明标准覆盖了饲料生产的主要类别,确保了检测方法的广泛适用性。
样品采集章节强调了采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要求每批产品至少采集10个独立样本,并且每个样本量不少于25克。此规定有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因采样不均导致误判。
在样品处理环节,需将采集到的样品均匀混合后取适量用于实验。样品前处理是影响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步骤,因此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样品充分混匀。
试剂与仪器部分列出了所需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序列,以及必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使用正确的试剂和精准的仪器是获得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
对于反应体系的建立,标准规定了反应液总量、各成分浓度及添加顺序。例如,总反应体积通常设定为20微升,其中包含特定量的模板DNA、上下游引物、探针以及酶类物质。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结果分析部分指出,当Ct值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判定为阳性;若Ct值大于阈值且曲线无明显上升趋势则为阴性。同时,还应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的有效性。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维护,确保检测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5/T 1938-2020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流程和技术规范,而且强调了从样品采集到最终报告出具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为饲料行业的质量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