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蚕沙无害化堆肥处理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产品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蚕沙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堆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armless Composting of Silkworm Excr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160-2020《蚕沙无害化堆肥处理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蚕沙无害化堆肥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蚕沙”、“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蚕沙”是指家蚕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及残余桑叶,而“无害化处理”则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料要求
在原料选择上,标准强调了新鲜度的重要性,要求采集后的蚕沙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腐败变质。此外,还规定了不得混入塑料袋、金属等非有机废弃物,确保堆肥质量。
工艺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原料准备到最终产品形成的整个工艺流程。包括但不限于:
- 预处理:将收集来的蚕沙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
- 发酵:采用好氧堆肥法,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
- 后熟: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后熟,使堆肥更加稳定。
技术指标
对于成品堆肥的技术指标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含水量应在30%-40%之间,pH值宜保持在7.0-8.5范围内,并且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相关国家标准限值。
安全与环保
考虑到安全性和环境保护,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臭气扩散以及防止污染周围环境。同时,还需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工作人员接触有害物质。
以上是对DB45/T 2160-2020《蚕沙无害化堆肥处理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解读。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蚕沙资源化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