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关绩效管理中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级党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Title: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 Part 2: Objective Set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A0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843.2-2017 机关绩效管理 第2部分:目标制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机关单位科学合理地设定绩效目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目标设定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Time-bound)。例如,“提高工作效率”这一表述不够具体,应改为“在三个月内将文件处理速度提升20%”,这样既明确了方向也便于评估。
二、目标来源与分解
机关部门需从上级任务、本级职能以及群众需求三个方面确定目标来源。对于目标分解,标准要求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确保各层级目标相互衔接。如某政府部门年度目标为优化营商环境,那么下属科室可以细化为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等具体指标。
三、目标评估体系构建
建立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目标评估体系。定量指标主要涉及数量、质量、成本等硬性数据;定性指标则关注服务态度、创新成果等内容。例如,在教育领域,既要有学生升学率这样的量化指标,也要有教师满意度调查等质性评价。
四、目标动态调整机制
鉴于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允许适时对目标进行调整。但调整频率不宜过高,原则上每年不超过一次,并且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后才能实施。比如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部门可能需要临时增加疫情防控相关的绩效指标。
五、目标完成情况反馈
强调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目标完成状况,以促进持续改进。反馈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正式报告也可以通过会议交流等形式实现。同时鼓励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反馈效率,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六、案例分析
以某市税务局为例,其根据DB45/T 843.2-2017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首先确定了“提升纳税人满意度至95%以上”的总体目标,并将其分解为缩短办税时间、增加自助服务网点等多项子目标。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定期测评,发现部分指标未达预期后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最终实现了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DB45/T 843.2-2017》为机关单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框架,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各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标准,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