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从事牦牛养殖、疫病防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morrhagic Septicemia in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影响牦牛养殖业发展的疾病,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33/T 47-2020《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技术规范》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预防措施方面,标准强调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规定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应对牦牛群进行两次免疫接种,使用针对当地流行毒株的高效疫苗。这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其次,关于日常管理,标准要求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包括定期清理圈舍、控制饲养密度、提供充足清洁饮水以及均衡营养饲料。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牦牛应激反应,提高其免疫力。
再者,对于疑似病例的处理,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流程。一旦发现有牦牛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隔离病畜,并及时采集样本送检。同时,对接触过的其他牦牛也要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紧急预防措施。
此外,还特别指出抗生素治疗需谨慎使用。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且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可适量应用,并严格遵循兽医指导完成整个疗程,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最后,本标准还鼓励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牧民普及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认识与防范意识。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及养殖户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牦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