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杂交种“康玉1号”繁育制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选地、隔离、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及种子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玉米杂交种“康玉1号”的繁育与制种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and Seed Production of Corn Hybrid \"Kangyu No. 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杂交种“康玉1号”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DB5133/T 43-2020)对“康玉1号”玉米杂交种的繁育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品种选择方面,规程要求亲本种子必须来源于正规渠道并经过严格检测确保纯度达到99.9%以上。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因亲本不纯导致后代性状分离,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
关于隔离区设置,规程指出繁育田块周围应设立至少300米以上的自然屏障或人工隔离带,并且在花期期间还需采取额外措施避免外来花粉污染。这是因为玉米属于异花授粉作物,容易受到其他品种花粉的影响而产生混杂现象。
对于播种密度,规程建议按照每公顷种植6万株的标准来进行合理密植。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同时也便于后期管理作业开展。
在田间管理环节中强调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时适量施加氮磷钾复合肥料,并保持田间适度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同时密切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者化学方法进行防控处理。
收获时需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脱粒工作,并且要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以减少籽粒破损率和水分含量过高带来的质量隐患。收获后的种子还需要经过精选分级包装等后续加工程序才能入库保存。
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构成了整个繁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才能确保获得高质量稳定的“康玉1号”玉米杂交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