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原大数据的代码集结构、编码规则和代码对象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草原大数据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管理等活动。
Title:Grassland Big Data - Part 4: Code S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021.4—2020《草原大数据第4部分:代码集》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大数据建设中涉及的代码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草原大数据应用中的代码集结构、分类体系以及编码规则。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草原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开发和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明确指出了一些必要的参考文献,如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这些文件为制定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术语和定义
- 草原大数据: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的数据集合。
- 代码集:用于标识特定对象或概念的一组字符或数字组合。
分类体系
标准提出了草原大数据代码集的分类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草原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等。每种分类都有其对应的代码范围,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编码规则
1. 唯一性:每个代码应唯一对应一个对象或概念。
2. 扩展性:考虑到未来可能新增的内容,编码应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
3. 简洁性:尽量减少代码长度,便于实际操作。
4. 逻辑性:代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逻辑关系,方便理解和使用。
示例
例如,在草原类型分类中,代码“01”代表温带草原,“02”代表高寒草甸。这样的编码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易于计算机处理。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草原大数据第4部分:代码集》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工具,有助于提高草原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