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水肥运筹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冬小麦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Winter Wheat on Mild to Moderate Saline-Alkali 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140—2020《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冬小麦水肥运筹技术规程》是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轻中度盐碱地种植冬小麦的一项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改良与耕作要求
- 标准指出,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包括深耕和施用有机肥料。深耕深度建议达到25-30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每亩地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这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盐分积累。
2. 品种选择
-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耐盐碱、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例如,可以选择“山农20”、“鲁麦21”等品种,这些品种在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
3. 播种时间与密度
- 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为霜降前后,即公历10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时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确保每亩基本苗数在20万-25万株之间。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群体数量,同时避免因密度过大导致的植株竞争和病害发生。
4. 水肥管理
- 浇水方面,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促进根系发育;拔节期和孕穗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应适当增加灌溉量,每次灌水量约为60-80立方米/亩;成熟期则需减少灌溉以防倒伏。
- 施肥上,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其中氮磷钾比例为1:0.5:0.5,追肥主要集中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分别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和20-25公斤/亩。
5. 病虫害防治
- 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对于蚜虫可用吡虫啉类药剂喷雾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可通过喷洒三唑酮类杀菌剂来预防。
以上内容基于DB37/T 4140—2020标准中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帮助到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