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棉花种植过程中水肥运筹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的棉花种植水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Cotton Planting in Moderately to Severely Salinized 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中重度盐碱地由于土壤含盐量高、通透性差,对棉花生长构成了严峻挑战。DB37/T 4142—2020《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棉花水肥运筹技术规程》为该区域的棉花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关键条文中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水肥管理的基本原则部分强调了“以水调盐、以肥促苗”的核心理念。这意味着灌溉不仅是为了满足棉花生长的水分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灌溉降低土壤盐分浓度。例如,规程建议在棉花播种前进行大水漫灌,使表层土壤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有效冲洗掉多余的盐分。同时,要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确定灌溉频率和水量,确保既不造成水资源浪费又能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其次,关于施肥策略,规程明确指出应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方式,并且特别注重磷钾肥的应用。具体而言,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其中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宜保持在1:2左右。在追肥过程中,则需依据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调整氮肥用量,比如蕾期和花铃期是需肥高峰期,此时可适当增加速效氮肥的比例。此外,还提倡使用缓释肥料,它能缓慢释放养分,减少因过量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再者,规程对灌溉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的特点,建议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在具体操作上,苗期灌溉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地温回升;而进入开花结铃期后,则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一般每周灌溉一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规程还特别提到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根系缺氧而影响植株正常发育。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规程倡导绿色防控措施。一方面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另一方面则鼓励利用生物农药或天敌昆虫等手段控制害虫数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规程还提醒农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措施,如遇到极端天气时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给棉株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综上所述,《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棉花水肥运筹技术规程》从水肥管理、施肥策略、灌溉制度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维度为当地棉花种植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遵循这些规定有助于提升棉花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