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米食味品质鉴评的术语和定义、鉴评条件、鉴评程序、鉴评方法及结果表示。本文件适用于大米食味品质的鉴评管理。
Title:Rice Eating Quality Evaluation Management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687—2020大米食味品质鉴评管理规程》是一项关于大米食味品质鉴评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的程序对大米的食味品质进行客观评价。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生产的大米及其加工产品的食味品质鉴评。这意味着标准主要针对黑龙江地区的大米,确保了地域特色与产品质量的统一性。
2. 术语和定义:
- 食味品质:指大米在蒸煮后食用时所表现出的口感、气味、外观等综合感官特性。
- 鉴评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员,负责大米食味品质的评定工作。
- 样品制备:包括稻谷的收获、储存、脱壳、碾磨等一系列过程,直至形成用于鉴评的大米样品。
3. 鉴评环境要求:鉴评应在安静、整洁且无异味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室内温度保持在20℃±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范围内。这些条件有助于减少外界因素对鉴评结果的影响,保证评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鉴评方法:
- 感官评定:采用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方式对大米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观察大米的颜色、光泽度;闻其香气是否纯正;品尝其滋味是否鲜美等。
- 理化指标检测:除了感官评定外,还需结合水分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理化指标来全面衡量大米的质量。
5. 评分体系:建立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将各项指标量化为分数形式,并根据总得分划分等级。例如,满分可能设定为100分,其中感官评定占较大比重,而理化指标则作为补充验证手段。
6. 结果报告:每次鉴评结束后需出具正式的结果报告,内容涵盖被测样品的基本信息、鉴评过程概述、最终得分及等级判定等内容。报告应由负责本次鉴评工作的机构盖章确认后生效。
以上就是对《DB23/T 2687—2020大米食味品质鉴评管理规程》部分核心条款的具体分析。这项标准不仅为黑龙江省大米产业提供了规范化操作指南,也为消费者选购优质大米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