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藤茶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和包装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富硒藤茶的生产与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Vine Te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28T 014-2017《富硒藤茶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于2017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富硒藤茶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包括种植、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旨在确保富硒藤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富硒藤茶”的定义:以藤茶为原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其含硒量符合相关要求的产品。这一定义为后续的生产和质量检测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依据。
二、种植环境与管理
1. 种植基地选择:要求种植基地应远离污染源,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均需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一条文强调了环境保护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性,确保原料来源的安全可靠。
2. 种苗选择与处理:规定种苗必须来自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并且在种植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这一步骤对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整体健康状况。
3. 施肥与灌溉: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并合理安排灌溉计划。特别指出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环境污染或影响茶叶品质。
三、采摘与初加工
1. 采摘时间与方法:建议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大规模采摘,同时强调手工采摘优于机械操作,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叶片完整度。此外,还要求当天采摘的新鲜叶子要及时送至加工厂进行处理。
2. 杀青工艺: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杀青方式如蒸汽杀青、滚筒杀青等,并给出了具体的温度控制范围。正确的杀青能够有效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为后续发酵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加工流程与质量控制
1. 萎凋工序:萎凋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过度干燥造成有效成分流失。萎凋时间通常为6-12小时不等,具体时长取决于天气状况及设备性能等因素。
2. 揉捻技术:采用适度的压力进行揉捻,既要保证细胞破裂充分释放内含物,又要避免破坏纤维结构导致茶汤浑浊。揉捻结束后还需经过短时间静置,以便进一步促进酶促反应。
3. 干燥阶段:最后一步是将半成品放入专用烘干机内完成彻底干燥。标准中提到可以选用热风循环式或者红外线辐射式的干燥器,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严格监控温度变化曲线,确保最终水分含量低于5%。
五、产品检验与包装
出厂前每批产品都要接受全面的质量检查,包括感官指标(色泽、香气)、理化指标(水分、灰分)以及卫生学指标(重金属残留量)。合格后方可贴标上市销售。另外,在包装环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使用防潮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密封袋,并标注清晰的产品信息等内容。
总结来说,《富硒藤茶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杯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而且特别突出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的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执行才能生产出真正高品质且安全健康的富硒藤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