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146-2020猪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是甘肃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猪细小病毒病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疫苗免疫、监测与诊断、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这一定义帮助养殖者准确理解疾病性质,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在防控原则上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要求养殖场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包括严格的引种检疫制度、隔离饲养措施等,以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疾病发生风险。这表明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疾病。
疫苗免疫部分指出,母猪应在配种前进行两次免疫接种,间隔时间为4周。仔猪则根据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在合适时机进行首免。此规定旨在确保母猪产生足够抗体保护后代,并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接种导致免疫失败。
监测与诊断章节提到,应定期采集样品送检,及时发现病例。对于疑似病例需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确诊。这种方法有助于早期预警,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环节要求对圈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后采用化学消毒剂处理,每周至少一次。同时强调人员进出时要更换专用服装并严格遵守更衣程序。这些细致的规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环境中潜在的病原体。
最后关于无害化处理,标准提出病死猪及其排泄物必须集中焚烧或深埋,禁止随意丢弃。这样做不仅保护了环境,也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媒介。
综上所述,《DB62/T 4146-2020猪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有助于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