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物强化脱氮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参数及运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生物强化脱氮处理及相关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logical Enhanced Denit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from Freshwater Pond Aqua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EERT 047-2024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物强化脱氮技术规范》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其中关于“生物载体选择与应用”的规定尤为关键。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生物载体的材质、比表面积以及挂膜条件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以生物载体为例,旧版标准仅笼统要求使用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材料,但未明确具体的数值范围。而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生物载体的比表面积应不低于500m²/m³,并且推荐采用复合型塑料材质,这种材质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附着表面,还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能,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在初次启动系统时,需将生物载体完全浸没于水中至少7天,确保微生物充分附着形成活性污泥层。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变化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某水产养殖场原先按照旧版标准选用了一种普通塑料材质的生物载体,但由于其比表面积较低,导致硝化细菌数量不足,影响了脱氮效率。后来根据新版标准改用了符合要求的复合型塑料载体后,发现系统内的溶解氧水平稳定提升,氨氮去除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5%,总氮去除率达到70%以上,显著改善了尾水排放质量。这表明,严格遵循新版标准中关于生物载体的具体参数要求,对于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