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飞机农田施药作业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准备、作业要求、作业质量评价及安全环保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在农田进行施药作业的技术规范。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eld Pesticide Application Operations using Plant Protection Unmanned Aircraft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63-2020《植保无人飞机农田施药作业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规范,为科学、安全地开展飞防作业提供了指导依据。以下是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保无人飞机农田施药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安徽省境内使用植保无人飞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施药作业。
2. 术语和定义
- 植保无人飞机:指用于农田施药作业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 飞控系统:指控制植保无人飞机飞行状态的电子系统。
这些术语明确了标准讨论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后续条款的理解与执行。
3. 作业前准备
# 3.1 环境条件
作业环境温度应在5℃至40℃之间,风速不超过5m/s,相对湿度大于65%。此规定确保了药物的有效性及喷洒均匀度,同时避免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安全隐患。
# 3.2 设备检查
每次作业前应对植保无人飞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电量、药箱密封性、喷头畅通情况等。任何故障均需修复后方可投入使用。这一环节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可以有效防止因设备问题引发的操作失误或事故。
4. 施药作业
# 4.1 起降点选择
起降点应远离人群密集区、水源保护区以及高压电线等危险区域。起降点地面平坦开阔,无障碍物遮挡视线。选择合适的起降位置不仅关系到人员安全,还直接影响到作业效率和效果。
# 4.2 飞行路线规划
飞行路线需根据田块形状合理设计,尽量减少转弯次数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避开敏感作物和植被,防止误伤非目标植物。规划合理的航线对于保证作业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5. 安全管理
# 5.1 操作人员资质
从事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的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此外还需定期参加复训,保持技术水平更新。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有助于提升整体作业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 5.2 应急预案制定
作业单位应当事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突发事件处理流程、通讯联络方式等内容。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能够迅速反应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6. 质量控制
# 6.1 喷雾质量检测
作业完成后应对喷雾覆盖均匀度进行抽样检测,合格标准为90%以上的叶片表面均有药液附着。通过这样的量化指标来评估作业成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措施。
# 6.2 记录保存
所有作业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如气象信息、飞行轨迹图等)都必须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至少保存两年以上以便追溯核查。良好的文档管理习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植保无人飞机农田施药作业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对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做出了明确规定,涵盖了前期准备、实际操作直至后期维护等多个阶段。遵循这些准则不仅能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