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作业准备、作业实施、监护与救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Confined Space Operations in Metallurgical and Trading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8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124-2020《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是山西省针对冶金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有限空间: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有限空间的物理特性与潜在危险,强调了其不同于普通作业环境的本质特征,要求企业在识别有限空间时要综合考虑空间结构、通风条件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二、作业前准备
5. 1 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缺氧、富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
解读:风险评估是有限空间作业的前提,企业需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确保了解所有潜在风险。这不仅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还能为后续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6. 1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熟悉应急救援预案,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
解读:安全培训是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作业人员能够提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做出正确反应,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四、应急救援
7. 2 应急救援器材应配备齐全,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防护设备、安全绳索、急救药品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解读:完善的应急救援设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保障。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各类器材,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为救援行动争取宝贵时间。
五、监督管理
8. 3 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作业全过程,保持与作业人员的通讯畅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解读:监护人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作业现场的监督者,更是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持续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状况,防止事态恶化,同时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