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盆栽微型菊花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基质、繁殖方法、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包装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盆栽微型菊花的生产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ted Miniature Chrysanthemu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4T 042是云南省普洱市发布的关于盆栽微型菊花栽培的技术规程,为微型菊花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从规程中挑选几项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
规程明确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微型菊花品种,如‘金丝菊’‘迷你黄菊’等。种苗繁育时需采用扦插法,基质选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混合物,比例为3:1。扦插后要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80%以上,以促进生根。规程特别强调,扦插苗生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上盆,确保种苗健壮。
二、栽培环境控制
微型菊花喜光耐旱,但不耐高温高湿。规程建议温室栽培时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10-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光照强度要求在2万-3万lux,若自然光照不足,应补充人工光源。此外,温室通风非常重要,夏季高温时需及时开启湿帘风机系统降温。
三、肥水管理要点
规程指出,栽培过程中要遵循\"薄肥勤施\"原则。定植后每7天施一次稀释500倍的氮磷钾复合肥液。开花期前两周停止氮肥供应,增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浇水遵循\"见干见湿\"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冬季减少浇水量,保持土壤微润即可。
四、病虫害防治措施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可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喷杀。规程特别提醒,药剂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制,避免产生药害。
五、采收与包装
当花朵完全开放且颜色鲜艳时即可采收。采收应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剪取花茎长度控制在10-15厘米。采收后立即放入清水中预冷,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分级包装。规程要求包装材料无毒无害,包装过程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六、其他注意事项
规程还提到,微型菊花对土壤酸碱度要求较高,pH值应控制在6.0-6.5之间。如果土壤偏酸,可撒施石灰调节;偏碱则可施硫磺粉。另外,为了提高观赏价值,可以适当修剪过密枝条,保持株型美观。
综上所述,DB5304T 042规程从品种选择到采收包装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为微型菊花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可靠保障。从业者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才能培育出高品质的盆栽微型菊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