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甜瓜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砧木与接穗选择、嫁接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甜瓜嫁接育苗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2020《甜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甜瓜嫁接育苗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甜瓜”、“嫁接”、“砧木”、“接穗”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嫁接”是指将甜瓜接穗与适宜的砧木植株结合,使其愈合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技术。这一定义明确了嫁接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手段实现植物不同部分的结合,从而获得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个体。
二、育苗设施
标准要求育苗场地应配备完善的设施,包括防虫网、遮阳网、温控设备等。具体而言,防虫网可有效阻止害虫侵入,保护幼苗健康生长;遮阳网则能在夏季高温时降低光照强度,避免幼苗被灼伤;而温控设备能够精确调控室内温度,确保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环境条件。
三、砧木选择
标准规定了砧木的选择标准,要求砧木品种需具备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与接穗亲和力好等特点。例如,黑籽南瓜常被用作甜瓜嫁接的砧木,因为它不仅抗枯萎病能力强,还能显著提高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此外,砧木的播种时间应比接穗提前5至7天,以保证两者在嫁接时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
四、嫁接方法
标准推荐了两种常用的嫁接方法:插接法和靠接法。插接法适合茎粗较细的砧木和接穗,操作简便快捷;靠接法则适用于茎粗相近的情况,成活率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确保嫁接口紧密贴合,防止水分流失和感染病害。
五、嫁接后管理
标准强调了嫁接后的关键管理措施。首先是保湿处理,嫁接完成后需立即套上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持高湿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其次是温度控制,在嫁接初期应维持白天25℃至30℃、夜间18℃至20℃的温度范围,随着幼苗逐渐恢复生长,逐步降低棚内温度。最后是光照调节,初期要适当遮光,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幼苗失水过多,后期则需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
六、病虫害防治
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无病种苗、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化学防治则需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范,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和浓度,避免产生药害或残留超标问题。同时,还鼓励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七、定植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定植前7至10天开始炼苗,逐步减少浇水量并降低棚内温度,使幼苗适应露地环境条件。此外,还需对定植地块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施足基肥,整平土地,为幼苗移栽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以上是对DB4117T 2020《甜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这些内容涵盖了从砧木选择到定植前准备的全过程,为甜瓜嫁接育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