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杂草防除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紫花苜蓿种植中的杂草防除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ed Control in Alfalfa Cultivation DB1507T 59-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 59-2020《紫花苜蓿杂草防除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紫花苜蓿田间杂草的防除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杂草种类识别与调查
标准要求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对紫花苜蓿田进行两次杂草种类及分布情况的调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不同杂草的生长习性和防除方法各异。例如,一年生杂草如马齿苋适合早春处理,而多年生杂草如香附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综合治理。
2. 防除措施的选择
根据杂草的发生特点和紫花苜蓿的生育阶段,标准建议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除。对于轻度杂草危害区,推荐使用人工拔除或机械清除的方法;而对于重度危害区,则需结合使用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对于阔叶杂草,可以选择含二氯吡啶酸成分的除草剂。
3. 化学防除的关键技术点
- 施药时间:化学防除的最佳时间为杂草萌发初期至苗期。此时杂草抗药性较弱,用药量少且效果好。
- 用药剂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剂量施药,避免过量导致苜蓿受害。例如,使用2,4-D丁酯时,每亩用量不得超过40克有效成分。
- 喷雾技术:采用扇形雾喷头均匀喷洒,确保药液覆盖所有杂草叶片表面,减少漂移损失。
4. 生物防治的应用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蚜虫寄生蜂等控制部分害虫兼杂草传播媒介的数量,同时种植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作为绿肥,抑制杂草生长。例如,向日葵根系分泌物可抑制某些杂草种子萌发。
5. 环境保护要求
在实施任何防除措施时都必须注意环境保护,不得污染水源和土壤。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妥善处置废弃包装物。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降低杂草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提高牧草品质,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