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叶部主要病害化学杀菌剂减施增效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病害识别、综合防控措施及化学杀菌剂减施增效的具体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叶部主要病害的化学杀菌剂减施增效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Chemical Fungicides and Enhancing Efficiency in Controlling Major Soybean Leaf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066-2020《大豆叶部主要病害化学杀菌剂减施增效技术规程》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该标准针对大豆生产中常见的叶部病害如灰斑病、褐斑病及霜霉病等,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化学杀菌剂使用方法。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1 用药原则】
此部分强调了“精准用药”和“安全环保”的核心理念。要求使用者根据田间实际病情确定防治时期,避免盲目加大药量或频繁喷洒。同时提倡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2 配制浓度】
具体规定了不同杀菌剂的稀释倍数。例如,针对灰斑病常用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需按照说明书推荐浓度兑水后均匀喷雾;而霜霉病特效药代森锰锌悬浮剂则需适当提高浓度以增强渗透力。这一条款旨在帮助农民准确把握用药比例,防止因浓度过高造成作物药害或浓度过低影响防效。
【5.3 施药时间】
明确指出最佳施药时间为发病初期至中期。此时病原菌尚未大量繁殖扩散,植株抗性较强,能显著提升杀菌效果。此外还特别提到阴雨天气不宜立即施药,应待晴朗时操作,以免雨水冲刷降低药效。
【5.4 喷雾技术】
本条款详细描述了机械喷雾器的使用规范。包括调整喷头角度使雾滴分布均匀覆盖叶片正反两面,控制行走速度保持稳定流量等细节。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浪费并提高作业效率。
【6.1 药剂轮换使用】
鉴于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杀菌剂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本标准建议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有效成分组合。比如在连续两年内可以先用三唑类化合物再改用苯并咪唑类制剂,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延缓抗性发展。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而且贯穿始终体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对于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