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技术,包括监测、预防措施、药剂使用及综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Wheat Take-all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规程》(DB4104/T 112-2020)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防治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注重病害发生后的治理,更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在播种前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要求使用质量合格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具体来说,种衣剂的选择应当根据当地的病虫害情况来决定,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配制和使用。此外,还强调了种子处理后需要充分晾干才能播种,以避免影响发芽率。
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减少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建议采取深耕翻土的方法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同时提倡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另外,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将小麦与非寄主作物如豆类或油料作物轮作,以此来降低病原菌数量。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几个要点:首先是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因为杂草可能成为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其次是要注意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或者喷灌代替大水漫灌,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最后还要密切观察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化学防治
当病害已经发生时,化学药剂的应用成为了必要手段。标准推荐了几种常用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并给出了具体的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品之前都必须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并确保按照指示安全操作,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环境污染。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规程》(DB4104/T 112-2020)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