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滑冰场所安全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场地设施要求、安全管理措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理及监督检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滑冰场所的安全运营管理。
Title:Safe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ports Venues - Skating Rink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4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56-2020《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滑冰场所》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滑冰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参与者的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
根据标准第4.1条,滑冰场所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具体要求包括:至少有一名持有有效期内的急救员证书的工作人员在岗;每200平方米滑冰场地面积至少配备一名安全员;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二、设施设备安全要求
第5.2条规定了滑冰场设施设备的安全标准。首先,滑冰场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设,且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其次,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1米,立柱间距不超过1.5米,并牢固固定于地面。此外,所有照明灯具必须安装保护罩,避免直接照射到滑冰者眼睛。对于悬挂物如音响等,要求其承重结构经过专业计算并定期检查维护。
三、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按照第6.3条,滑冰场所应在入口处显著位置设置醒目的安全须知牌,明确告知参与者注意事项及紧急疏散路线。同时,开放期间应安排专人巡视,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如追逐打闹或擅自进入非指定区域。当客流量达到核定人数上限时,应立即停止售票并引导后续顾客排队等候。另外,在举办大型活动前还需提前制定专项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评估、医疗救护点设置等内容。
四、应急预案与演练
依据第7.1条,滑冰场所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内容涵盖但不限于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员参与的综合应急演练,并记录存档备查。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完善预案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参与演练的人员都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分工,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反应。
五、日常维护与检查制度
最后,第8.2条强调了滑冰场所日常维护的重要性。规定每周至少进行全面一次安全检查,重点查看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等。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并尽快联系专业维修单位修复。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详细登记造册,以便日后查阅参考。
综上所述,《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滑冰场所》通过上述几大方面的严格规定,为滑冰场所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指南。只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保护每一位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