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半干旱区马铃薯高垄滴灌双减增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半干旱地区马铃薯高垄滴灌栽培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uble Reduction and Increased 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Potatoes under High Ridge Drip Irrigation in Semi-ari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91—2020半干旱区马铃薯高垄滴灌双减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多个方面规范了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土壤准备部分,标准要求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并且强调了施用有机肥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每公顷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30吨以上,同时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料,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有效减少化肥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灌溉管理方面,标准提倡采用高垄滴灌技术。根据规定,滴灌带应铺设于垄顶中央位置,滴头间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每次灌溉量控制在每平方米3升至5升之间,具体取决于土壤湿度和天气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水资源浪费,提高水利用效率。
再者,病虫害防治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标准指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要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即刻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控,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方法。此外,还鼓励采用轮作制度来预防土传疾病的发生。
最后,收获时机的选择同样不容忽视。标准建议当80%以上的植株叶片变黄脱落时即可开始收获作业。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与经济效益。因此,准确把握最佳收获期对于获得良好收益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DB15/T 1991—2020半干旱区马铃薯高垄滴灌双减增效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对土壤准备、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时机等多方面的科学指导,为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