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杜蒙羊、杜寒羊杂交改良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杜蒙羊、杜寒羊的杂交改良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Improvement of DuMont and DuHan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68—2020 杜蒙、杜寒羊杂交改良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内蒙古地区开展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改良工作。这明确了适用区域和杂交模式,强调了内蒙古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牧草资源对杂交效果的影响。
2. 【术语和定义】明确规定了“核心群”指用于生产杂交后代的基础母羊群体,“繁殖性能”包括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等指标。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标准。
3. 【种公羊的选择】要求种公羊必须来源于经过认证的核心群,且具备优良的生长发育状况、健康状态和繁殖能力。具体指标如体重达到标准值的95%以上,无遗传缺陷等。这确保了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
4. 【配种管理】建议在每年春季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每次配种间隔时间为7-10天。同时规定每只母羊最多与两头公羊交配,并做好记录。这一安排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并便于后续跟踪管理。
5. 【羔羊培育】提出羔羊出生后应立即哺乳初乳,并实施早期补饲,3月龄时断奶。断奶后采用分群饲养方式,根据不同日增重调整饲料配比。这有助于促进羔羊快速成长并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6. 【疫病防控】强调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隔离诊治,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通过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可以保障整个杂交群体的安全稳定发展。
7. 【生产性能测定】要求每隔三个月对所有参与杂交改良的个体进行全面体检和数据采集,内容涵盖体尺体重、产奶量等多个方面。这些信息将作为评估杂交成效的重要依据,也为未来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对《DB15/T 1968—2020》中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