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菲利普木蠹象(Pissodes philippinicus)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菲利普木蠹象的检疫与鉴定工作,为相关植物检疫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issodes philippini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63—2020《菲利普木蠹象检疫鉴定方法》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对菲利普木蠹象的检疫和鉴定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有害生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木材及其制品中菲利普木蠹象的检疫鉴定。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菲利普木蠹象”、“检疫”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确保了术语使用的统一性。
接下来,在抽样与样品制备环节,标准要求按照GB/T 28957的规定进行取样,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处理样品以供后续分析。这一过程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形态学鉴定方面,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参考图片,帮助鉴定人员识别菲利普木蠹象的不同生命阶段特征。特别是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描述得非常细致,包括触角、鞘翅上的斑纹等细节,这对于准确鉴定至关重要。
此外,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也被纳入标准之中,利用PCR技术扩增特定基因片段并进行电泳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尤其在幼虫或受损严重的标本鉴定时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实验室安全和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1963—2020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或者想要了解其他方面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