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环境条件、饲料要求、饲养技术和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桑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进行共育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aring Young Silkworms with Granular Artificial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桑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DB53/T 992-2020)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桑蚕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小蚕共育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小蚕:指从蚁蚕到三龄期的蚕。
2. 颗粒人工饲料:以桑叶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营养成分制成的颗粒状饲料。
解读:明确概念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规程内容,确保操作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共育环境要求
1. 温度应保持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75%~85%。
2. 共育室需通风良好,光照适中,避免强光直射。
解读: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保证小蚕健康生长发育,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良好的通风与适度光照有利于维持健康的饲养环境。
三、饲料配制
1. 使用新鲜优质桑叶作为主要原料,粉碎后与其他营养成分混合均匀。
2. 饲料含水量控制在50%-60%范围内。
3. 饲料颗粒直径应在2mm~3mm之间。
解读:合理配比饲料可以满足小蚕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需求,适当的水分含量既能保持饲料柔软适口又能防止腐败变质。合适的颗粒大小便于小蚕取食,提高采食效率。
四、饲养管理
1. 每日分早晚两次投喂,每次投喂量根据小蚕实际摄食情况调整。
2. 定期清理残余饲料及排泄物,保持饲养器具清洁卫生。
3. 注意观察小蚕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问题。
解读: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小蚕健康成长,减少疾病发生几率,提高成活率和质量。定期清理环境和器具对于预防病害传播至关重要。
五、病虫害防治
1.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 发现病害时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 定期对共育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解读:病虫害防控是保障小蚕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通过提前预防和及时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严格的消毒制度有助于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维护整个群体的安全。
六、收获与运输
1. 收获前一周停止使用人工饲料改喂鲜桑叶。
2. 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挤压碰撞,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
解读:过渡喂养鲜桑叶有助于恢复自然状态下的消化系统功能,适应后续饲养条件的变化。妥善安排运输细节则能够确保到达目的地的小蚕依然保持活力。
以上就是该标准中一些核心要点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