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鄱阳湖鲇池塘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鄱阳湖地区鲇鱼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Catfish in Poyang Lake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289-2020《鄱阳湖鲇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鄱阳湖鲇的池塘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苗种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标准中明确规定,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亲本群体,并且要求体表光滑、无损伤、无寄生虫。放养密度建议每亩水面投放体重约50克的鱼苗1500至2000尾,以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食物供应。
饲料投喂
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式对鲇鱼的成长至关重要。根据标准,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40%,并需定期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投喂时应遵循“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水质管理
保持适宜的水质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之一。标准指出,池塘水体pH值应维持在7.0到8.5之间,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此外,还需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采取措施如换水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强调预防为主,提倡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以及适时消毒等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几率。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按照相关兽医指导进行治疗。
收获与运输
最后,在收获阶段也需要注意细节。标准建议当鲇鱼达到商品规格(通常指体重达到1公斤以上)时即可开始捕捞。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防止因缺氧而造成损失。
以上是对DB36/T 1289-2020《鄱阳湖鲇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内容的简要分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养殖效益,还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