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籽粒苋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饲用籽粒苋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aranth as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饲用籽粒苋生产技术规程》(DB4104/T 100-2020)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饲用籽粒苋的种植与管理。以下为重要条文解读: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如绿叶型或红叶型籽粒苋,并强调种子质量需符合GB 4407.2的要求。这确保了种植的基础品质。
关于播种,标准建议春秋两季均可播种,春播时间一般为3月至5月,秋播时间为7月至8月。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30cm至40cm之间,播种深度保持在1cm至2cm,每亩播种量为0.5kg至1.0kg。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指出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施加。同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灌溉排水也是关键环节,标准强调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干旱时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于病虫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收获期的确定依据是植株高度达到1.5m至2.0m,叶片基本脱落,茎秆变硬时即可收获。收获方法可采用机械收割或人工割取,留茬高度控制在5cm至10cm之间,以便再生。
这些条文从选种到收获全面覆盖了饲用籽粒苋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