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遗传性状定向突变育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定向突变技术进行水稻育种的研究与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定向 Mutagenesis Breeding of Rice Genetic Tra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685—2020水稻遗传性状定向突变育种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遗传性状定向突变育种的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育种目标设定
标准要求明确育种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例如,对于高产型品种,应以提高单产为目标;而对于优质米品种,则需注重米质指标如垩白度、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这一步骤强调了育种方向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确保后续工作有的放矢。
4.2 突变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本部分规定了选择合适的突变体作为基础材料的重要性。突变材料应当具备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及较高的突变频率。在处理过程中,需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基因突变,如γ射线照射、EMS(乙基甲磺酸酯)浸泡等手段,并严格控制剂量与时间,以保证突变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5.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标准指出,在进行定向突变时可利用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编辑工具精准修改特定基因序列。此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性状的精确调控,避免传统随机突变带来的不确定性。实施前需设计特异性较强的sgR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脱靶效应。
7.1 田间试验设计
为了验证突变株系的实际表现,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包括设置重复实验组、对照组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试点。同时,还应记录各世代植株的各项农艺性状数据,如株高、分蘖数、穗长等,以便全面评估新品种的表现。
8.1 新品种审定与推广
最后,在完成所有必要的室内与室外测试后,还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交申请,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发布并投入生产应用。此外,还鼓励开展长期跟踪研究,收集用户反馈信息,持续优化改良现有成果。
以上就是关于《DB23/T 2685—2020水稻遗传性状定向突变育种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