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桃细菌性穿孔病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监测与预报调查。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Peach Bacterial Leaf Spo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32-2020 桃细菌性穿孔病测报调查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为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监测和调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定义
1. 桃细菌性穿孔病: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一种桃树病害。
解读:明确病害的致病源为特定类型的细菌,这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精准识别病原体,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调查方法
1. 调查时间:每年3月至10月期间每月调查一次。
解读:这一规定覆盖了桃树生长的关键时期,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三、调查内容与记录
1. 病害发生情况:包括发病株数、病叶数量等。
解读:通过量化这些指标可以准确评估病害严重程度,便于后续分析病害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
四、样品采集与检测
1. 样品采集要求: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健康叶片和病叶各10片。
解读:这种采样方式能有效避免人为偏差,保证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五、信息上报与共享
1. 上报时限: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调查数据上报工作。
解读:建立定期上报机制有利于各级部门掌握最新动态,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
六、培训与考核
1. 对从事测报工作的人员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业技能培训。
解读:持续的专业教育不仅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增强了其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