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修复中水草饲料化利用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水草资源化利用的生态修复项目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tilization of Aquatic Grass as Feed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618-2020 生态修复水草饲料化利用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草的饲料化利用过程,促进生态修复与资源循环利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湖泊、河流等水域中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草收集、加工及饲料化利用全过程。这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范围和指导原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标准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为后续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术语和定义
- 水草:指生长在淡水中的高等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 饲料化利用:将水草经过处理后作为动物饲料使用的过程。
技术要求
# 收集
- 时间选择:应在水草生长旺盛期进行收集,以保证其营养价值。
- 方法选择: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收集,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 加工
- 预处理:收集后的水草应立即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 粉碎与发酵:将清洗干净的水草进行粉碎,并加入适量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处理。
- 干燥:发酵完成后需对水草进行适当干燥,控制水分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 饲料化利用
- 配比:根据不同畜禽种类调整水草饲料与其他饲料的比例。
- 储存:成品饲料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避免霉变。
检验规则
明确了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和频率,确保每批次产品均符合质量要求。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规定了产品的标识信息、包装材料的选择以及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强调了整个供应链环节的质量控制。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4/T 3618-2020》不仅涵盖了从水草收集到最终饲料化利用的全流程管理,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对于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