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集体聚餐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聚餐备案、加工制作场所、设施设备与工具、食品采购与储存、加工制作过程、人员卫生、应急处置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遂宁市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Title:Rural Collective Feas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9T 5-2020农村集体聚餐监督管理规范》是四川省针对农村地区集体聚餐活动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管理。这意味着无论是在乡镇还是村级组织的聚餐活动,都应遵循这一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 农村集体聚餐:指在农村地区由村民自行组织且就餐人数30人及以上的各类群体性用餐活动。
- 主办者:负责组织安排聚餐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 承办厨师:接受委托负责具体餐饮服务的专业人员。
3. 基本要求:
- 申报备案:凡举办30人以上聚餐时,主办者需提前向所在村委会报告,并填写《农村集体聚餐备案表》。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审核并上报至乡(镇)政府备案。
- 食品采购与储存:所有食材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并妥善保存以防止污染变质。特别是肉类、水产品等易腐食品应当冷藏处理。
- 加工操作规范:厨房设施设备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存放;使用前应对炊具进行全面消毒;加工过程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现场监督指导:
-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隐患。
- 村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5. 应急处置措施: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方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既定程序开展调查处理,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因食用不安全食品而导致食物中毒等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并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5109T 5-2020》不仅明确了农村集体聚餐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还特别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