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内容、几何表达、属性结构及精度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生产、管理与应用。
Title:Data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Part 4: Navigation Electronic Map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7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694.4-2020《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规范 第4部分:导航电子地图数据》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生产、更新、存储和发布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与处理
4.1 数据采集
标准要求导航电子地图的数据采集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方法进行。采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网络、兴趣点(POI)、行政边界等信息。
解读:这意味着在采集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数据的准确性,还需确保数据来源合法合规。例如,在采集敏感区域的信息时,需遵循国家关于国家安全的相关规定。
4.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多个步骤。其中,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如坐标系转换、格式统一等;数据清洗则侧重于去除冗余或错误的数据;而数据融合则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且一致的数据集。
解读:有效的数据处理能够提高数据质量,减少后期使用中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来保证各部分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数据存储与管理
5.1 数据存储
建议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者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应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
解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单一存储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采用分布式存储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还能有效应对大规模数据增长带来的挑战。此外,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高度重视。
数据发布与服务
6.1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前应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发布的数据准确无误。发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地图服务、离线地图包下载等。
解读:数据发布是一个对外展示的过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整个平台的信任度。因此,建立健全的数据审核流程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用户的多样性需求,提供多种发布形式有助于扩大受众范围。
总结
DB51/T 2694.4-2020强调了从数据采集到最终发布的全过程管理,旨在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