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陶箩米生产过程中育秧环节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陶箩米的育秧阶段,为规范化种植提供指导。
Title:Green Food Tao Lu Rice Standard Complex Part 2: Nursery Rai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食品陶箩米标准综合体第2部分:育秧中关于育秧基质的新旧标准差异及应用方法解析
在TZNZ 256.2-2024《绿色食品陶箩米标准综合体 第2部分:育秧》中,育秧基质的选择与使用是核心内容之一。相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对育秧基质的要求更加细化和严格,特别是在基质成分、物理特性以及安全性指标方面做出了调整。
新旧版本标准的主要差异
1. 基质成分要求
- 旧版标准:仅要求基质成分应为天然有机物,未具体规定来源及比例。
- 新版标准:明确要求基质主要由草炭、珍珠岩、蛭石等组成,并且需加入适量的生物菌剂,以促进秧苗根系健康发育。此外,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工业废弃物作为基质原料。
2. 物理特性要求
- 旧版标准:只笼统地提到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但未给出具体参数范围。
- 新版标准:新增了对基质容重(0.3-0.5g/cm³)、孔隙度(≥60%)和pH值(5.5-7.5)的具体要求,确保其能够满足陶箩米秧苗生长的需求。
3. 安全性指标
- 旧版标准:缺乏针对基质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项目。
- 新版标准:增加了对基质中重金属(如铅、镉、汞、砷、铬)和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育秧基质的应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应用上述标准,种植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
根据标准要求,优先选用经过认证的优质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等原料。同时,在采购时要索取相关检测报告,确认基质符合规定的成分比例和安全标准。
2. 合理配比与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将草炭、珍珠岩、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还需加入适量生物菌剂。例如,每立方米基质可添加1kg复合微生物肥料,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抑制病害发生。此外,应对基质进行充分搅拌均匀,并在使用前适当湿润,使其达到适宜的湿度状态。
3. 定期监测与维护
种植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基质的状态,包括水分含量、pH值变化等。当发现基质出现板结现象时,应及时松土或更换部分基质。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秧苗长势,一旦发现问题,可通过调整灌溉频率或施肥方式来优化生长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陶箩米育秧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从而保障最终产品的品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