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陶箩米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绿色食品陶箩米的病虫草害防治管理。
Title:Green Food Tao Lu Mi Standard Complex Part 4: Integrated Pest and Weed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食品陶箩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标准新旧对比与应用解析
在《绿色食品陶箩米标准综合体 第4部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TZNZ 256.4-2024)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深入探讨,即“生物防控技术优先级提升”。这一变化直接关系到陶箩米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的管理方式,对保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的应用方法。
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旧版标准中,对于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以化学药剂为主导,虽然强调了减少农药使用量,但并未明确优先采用生物防控技术的要求。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生物防控手段,如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替代传统的化学药剂。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对生物防控技术效果评估的具体要求,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一调整反映了绿色食品生产向更加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陶箩米种植者提供了更科学的管理路径。
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版标准中的要求,种植者需要掌握以下几种主要的生物防控技术及其应用方法:
# 1. 天敌昆虫的引入
天敌昆虫是控制害虫数量的重要工具。例如,在陶箩米田间可释放赤眼蜂来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在害虫幼虫期开始前一周,按照每亩3万头的密度释放赤眼蜂卵卡。
- 定期检查田间的害虫密度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释放频率和数量。
- 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对赤眼蜂造成伤害的化学药剂。
# 2.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
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绿僵菌等,能够有效杀灭多种害虫。以下是应用要点:
- 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制剂类型。例如,白僵菌适合用于防治蛴螬类地下害虫。
- 按照产品说明稀释后均匀喷洒于植株表面或土壤中,特别是在害虫活动高峰期施用效果最佳。
- 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以提高微生物制剂的活性。
# 3. 覆盖栽培技术
通过覆盖栽培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例如,在陶箩米田间铺设黑色地膜,不仅可以阻挡阳光直射,还能有效防止杂草萌发。此外,还可结合人工拔草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
实施效果评估
为确保生物防控技术的有效性,种植者应定期对田间的病虫草害情况进行监测,并记录各项指标数据。例如,记录害虫数量的变化、作物受害程度以及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等。同时,还需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评估生物防控措施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新版标准对生物防控技术的优先级提升,不仅体现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为陶箩米种植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通过合理运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及覆盖栽培等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害,还能显著降低化学药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种植者应积极适应新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共同推动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