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站接待服务人员的行为准则、服务态度、语言规范、仪表仪容及职业操守。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各级救助管理站接待服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
Title:Code of Conduct for Reception Staff in Relief Management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3/T 87-2016《救助管理站接待服务人员行为规范》是一项针对救助管理站接待服务人员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救助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救助管理站接待服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不仅包括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还要求服务人员尊重每一位受助对象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例如,在接洽过程中,服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或侮辱受助者,无论其身份背景如何。
二、语言态度
在语言使用上,标准强调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服务人员应当使用普通话,并且语气要温和、耐心。当遇到情绪激动的求助者时,应保持冷静,避免争吵,通过倾听了解对方诉求后再给予合理回应。此外,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三、业务技能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包括熟悉国家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准确判断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熟练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录入信息资料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位来访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四、安全措施
鉴于救助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标准特别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要求。比如,在接待大厅设置监控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可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泄露受助人的个人信息。
五、应急处理
面对突发事件,如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伤害等情况,服务人员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首先保证现场秩序稳定,然后尽快联系专业医疗队伍前来救治,并做好记录备案工作。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务必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以上几点只是该标准内容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实际上还有更多细致的规定涉及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总之,《救助管理站接待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善的服务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