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承秦御薯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承秦御薯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engqin Yushu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275-2020 承秦御薯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承德和秦皇岛地区特色红薯品种“承秦御薯”栽培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红薯的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当地红薯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重点解读如下: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种薯。具体来说,种薯应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且重量在30-50克之间。这有助于保证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二、整地施肥
规定了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的原则。要求土壤深翻30厘米以上,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这样做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充足养分。
三、种植密度
明确了合理的种植间距。一般采用垄作方式,行距80-90厘米,株距30-40厘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
四、田间管理
强调了水分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块根膨大期要适当控水。同时,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红薯争肥争水。
五、病虫害防治
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对于常见病害如黑斑病、茎线虫病等,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六、适时收获
规定了最佳收获时期。通常在秋季霜前5-7天收获,避免低温冻害影响品质。收获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
七、储藏保鲜
推荐了适宜的储藏条件。要求储藏温度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85%-90%,定期检查并剔除腐烂薯块。这样可以延长储藏时间,保持红薯新鲜度。
八、质量检测
明确了产品质量指标。包括外观、内在品质、卫生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外观要求色泽鲜艳、形状整齐;内在品质要求干物质含量不低于25%;卫生指标要求不得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这些关键条款构成了承秦御薯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共同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