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脱毒马铃薯原种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rus-free Potato Basic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 342-2020《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针对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这确保了生产的马铃薯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适应性,为后续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关于种薯繁育,标准规定种薯繁育应采用三级繁育体系,即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其中,原原种主要用于科研、教学及良种繁殖,原种用于大田生产,生产种则直接供给农户种植。这种分级繁育体系有助于保持品种纯度,减少病害传播风险。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强调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块,并且要求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作物为宜。此外,还应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措施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深耕晒垡等;化学防治则需严格按照农药使用准则执行,避免滥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收获贮藏环节也非常重要,标准指出应在植株枯黄时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收获后的种薯应及时晾晒并分级存放于通风干燥处,温度控制在1-3℃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延长种薯寿命。
以上内容是对DB1307T 342-2020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从事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