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黄精实生苗繁育的产地环境、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实生苗的规范化种植繁育。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ropagation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lings by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滇黄精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规范化种植对于保障药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DB5333/T 18—2020 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实生苗繁育技术规程》为滇黄精的实生苗繁育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资源的选择与保存
规程中明确指出,种质资源的选择应以野生滇黄精优良单株为基础,通过系统选育和提纯复壮来获得优质种子。在保存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确保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这一步骤是保证后续繁育工作成功的基础,只有优质的种质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幼苗。
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和催芽等步骤。规程建议使用温水浸泡种子24小时,并采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此外,还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育苗床,并施加适量有机肥料,为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播种与田间管理
播种时要控制好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500-600粒,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同时注意除草松土,促进幼苗健康生长。规程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及时观察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苗圃安全。
四、苗木移栽
当幼苗长至5-7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需提前整地,挖好定植穴,每穴施入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移栽时要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适当修剪过长根部,提高成活率。移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并覆盖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保湿保温。
以上是对《DB5333/T 18—2020 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实生苗繁育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范,能够有效提高滇黄精实生苗的繁育质量,为后续的大面积栽培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