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养护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管理及改进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的养护服务提供与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Nurture Services in Special Needs Personnel Support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16-2019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养护服务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制定的服务标准。这项标准从环境设施、人员配置到具体服务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环境与设施方面,标准明确要求供养机构的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和危险区域,并确保交通便利。同时,机构内部需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以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此外,还应设置独立的活动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区等,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需求。
其次,在人员配置上,标准强调了专业性和数量上的双重保障。每百名集中供养对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护理员,且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接受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对于医疗保健人员,至少应有一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长期驻院提供医疗服务,以及至少两名护士协助日常健康管理。这不仅保证了基本生活照料的需求,也为突发健康问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再者,关于具体的养护服务内容,标准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要求。饮食方面,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每周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老人,则需要特别注意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量。此外,还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组织节日庆祝会、才艺展示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集体归属感。
最后,在安全管理与监督机制上,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及紧急疏散演习;同时设立意见箱或热线电话,便于接收社会各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潜在风险,保障每一位入住者的安全权益。
综上所述,《DB34/T 3516-2019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养护服务规范》涵盖了从硬件建设到软件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为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关怀备至的态度,更为相关从业者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