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气象地理分区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分区方案。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气象服务、农业生产规划、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的区域化分析与应用。
Title:Anhui Meteorological Geographical Zo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499-2019《安徽省气象地理分区》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划分气象地理区域,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依据。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分区原则部分,标准强调了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结合。要求在划分过程中既要考虑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又要结合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分布。例如,标准指出每个分区应具有相对一致的气候特点和相似的农业气候条件,这有助于确保区域内农业生产活动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在分区方法上,标准采用了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并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这种做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状况,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偏差。例如,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划分中,除了气候数据外还特别考虑了坡度、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再者,关于具体的分区结果,标准将全省划分为若干个一级区和二级区。其中一级区主要按照大的气候带来划分,而二级区则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县域或片区。例如,皖北平原区被细分为多个二级区,每个二级区内都有明确的气候参数范围和适宜发展的产业方向。这对于指导地方制定针对性强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动态调整机制。鉴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原有分区不再适用,因此建议每隔一定年限重新评估并适时调整分区方案。这一机制体现了标准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有利于长期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安徽省气象地理分区》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分区依据和技术方法,而且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这些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