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黄瓜种植过程中霜霉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Cucumber Downy Milde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337-2019《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瓜霜霉病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四个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率,保障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在农业防治方面,标准强调选用抗病品种是基础。种植时应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黄瓜品种,并且要注意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合理的田间布局也很关键,行距与株距要适当,确保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此外,还应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搭配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上,标准提倡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在晴天中午关闭大棚,使棚内温度升至45℃左右并保持2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死部分病原菌。同时,还可以通过覆盖防虫网来阻止病原孢子传播,定期清洁棚膜以提高透光率,这些措施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化学防治部分则列出了多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供使用者参考。例如,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甲霜灵锰锌、霜脲氰等药剂,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配制,切勿随意加大浓度,以免产生药害或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方法。标准推荐利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对黄瓜霜霉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些微生物能够寄生在病原菌表面,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使用时需注意保存条件,保证产品活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用时间和次数。
总之,《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只有将上述几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希望广大菜农朋友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为黄瓜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