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热工设计、围护结构节能设计、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设计及节能改造。
Title:Energy Design Standard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 146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安徽省针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出的地方性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为0.55 W/(m²·K),这一数值较国家标准更为严格。这意味着在设计时需选用更高保温性能的材料,比如采用复合保温板或加厚保温层来满足要求。
其次,在窗户选择上,标准要求外窗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0 W/(m²·K),并且玻璃部分的可见光透射比要达到0.4以上。这表明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采光与保温之间的平衡,在保证室内充足自然光照的同时降低热量损失。
再者,对于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标准指出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效率不得低于85%,而分体式空调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二级。这不仅强调了设备本身的高效节能特性,还鼓励使用智能化控制策略以优化运行模式。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建筑朝向布置的重要性,建议主要居住空间冬季获得日照时间不少于3小时,并尽量减少东西向窗户面积比例。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同时有效减少夏季过热现象。
最后,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应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预留条件,且鼓励结合光伏发电技术实现能源自给率提升。这反映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即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建筑整体能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