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和技术措施,包括热工性能、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Title: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891-2020《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北京市针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出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标准中对墙体、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外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8 W/(m²·K)。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冬季热量损失和夏季热量侵入,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耗。
2. 采暖空调系统效率:标准强调了采暖空调系统的能效比(COP或EER)应达到一定水平。对于热水锅炉,其额定热效率不应低于92%。这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还能有效控制运行成本,提升居住体验。
3. 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在居住建筑中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或光伏发电系统。具体要求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热水需求的比例,以及光伏组件安装位置和朝向的选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4. 建筑遮阳设计:标准指出新建住宅应设置有效的外部遮阳设施,如固定式或活动式的百叶窗、窗帘等。合理的遮阳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减少空调使用频率,从而节约电能。
5. 照明节能:提倡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并合理规划公共区域及户内空间的照明布局。建议采用LED光源,其发光效率需高于100lm/W。此外还应考虑自然采光的应用,尽量减少白天人工照明的需求。
以上内容反映了DB11/891-2020标准的核心理念,即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与技术创新,在保证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