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总则、管理职责、工程维护、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应急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
Title:Rural Water Supply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264-2020《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是浙江省针对农村供水工程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和管理,确保供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总则
该部分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日供水规模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及分散式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标准强调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重视供水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组织机构与职责
标准规定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乡镇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本辖区内的农村供水管理工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本村范围内小型供水工程的日常管理。此外,还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水质检测制度、设备检修制度等,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
水源保护是保证水质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的界碑标志,并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于地表水作为水源的情况,需采取有效手段防止污染源进入取水口附近区域;而对于地下水,则要控制周边土地利用方式,避免化肥农药残留影响地下水资源。同时,还提出了严格的水质监测要求,规定了常规指标检测频率及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特别强调了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都要加强水质监控力度,确保全年各时段都能提供合格的饮用水。
工程设施维护
为延长供水设施使用寿命并维持良好状态,标准对各类设施的保养维修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输配水管线每年至少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发现破损应及时修复;净水构筑物内部每年清洗两次以上,去除沉积物和微生物滋生条件;机电设备每半年至少保养一次,更换易损部件,保持正常运转。另外,还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改善现有设施性能,比如使用抗腐蚀材料制作管道接口,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运行状况等。
用户服务与收费管理
良好的客户服务能够增强用户满意度,促进长期合作关系。因此,标准提倡建立完善的用户档案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历史用水记录和服务需求信息。当发生停水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受影响地区,并尽快恢复供水。至于收费标准,则建议根据实际成本加上合理利润确定价格水平,同时考虑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特殊群体给予适当优惠。所有收费项目都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置
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供水中断,因此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至关重要。标准要求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多种可能性情景,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可行性。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机制,优先保障生命安全,然后逐步恢复正常供水秩序。对于重大事故,除了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外,还需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具体情况,并配合调查处理。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水源到用户的整个链条管理过程,而且注重细节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有助于推动浙江省农村供水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