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黄萎病田间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条件、鉴定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品种对黄萎病抗性水平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Potato Verticillium Wil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21—2020马铃薯黄萎病田间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用于规范马铃薯黄萎病抗性鉴定的技术流程。这项标准对于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试验设计部分,标准明确要求试验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且排灌方便的地块,并且需要设置重复试验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每个处理的小区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重复次数不少于三次。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品种种植方面,标准指出供试品种应当是经过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并且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此外,还强调了播种时间和密度的合理性,建议按照当地的最佳种植时间安排播种,并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保证植株生长良好,为后续抗性鉴定提供健康的实验材料。
再者,关于病情调查环节,标准规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法和记录要求。具体来说,在发病初期就要开始定期观察并记录各处理区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株数、发病程度等信息。当病害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通常为病情指数达到30%左右),即可停止调查。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便获得准确可靠的抗性评价数据。
最后,在抗性分级与评价上,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病情指数法来衡量不同品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抗性水平。将病情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免疫、高抗、中抗、感病、高感。通过对每个品种的病情指数计算得出其抗性类型,从而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所有参与鉴定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相关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DB15/T 1921—2020马铃薯黄萎病田间抗性鉴定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还涵盖了从品种种植到病情调查再到最终抗性评价的全过程指导,为开展马铃薯黄萎病抗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