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反刍兽疫恒温扩增检测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快速检测和筛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 DB37T 4052—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严重危害山羊和绵羊的急性传染病,DB37/T 4052—2020《小反刍兽疫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规范》为该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方法,适用于养殖场、屠宰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等场所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检测。
二、术语和定义
1.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一种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核酸扩增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迅速的特点。
2.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三、试剂与材料
1. 恒温扩增试剂盒: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确保试剂的质量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
2. 阳性对照品:采用已知浓度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样品,用于验证检测系统的有效性。
3. 阴性对照品:使用无核酸污染的纯水或缓冲液,用于排除实验过程中的非特异性扩增。
四、仪器设备
1. 恒温扩增仪:能够精确控制温度,保证扩增反应在设定的条件下进行。
2. 荧光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变化,判断扩增结果。
五、样品采集与处理
1. 样品类型:包括鼻拭子、眼拭子、口咽拭子、肺组织等。
2. 样品保存: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并尽快送至实验室检测。
3. 样品处理:将样品加入裂解液中充分混匀,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检测样本。
六、检测步骤
1. 反应体系配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反应混合物,加入模板DNA和引物。
2. 扩增反应:将配制好的反应体系放入恒温扩增仪中,设置反应温度和时间。
3. 结果判定:观察荧光信号的变化情况,根据阈值确定是否扩增成功。
七、结果判定
1. 阳性: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表明样品中含有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
2. 阴性:未出现荧光信号,表明样品中不含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
3. 无效:阴性对照品出现荧光信号或阳性对照品未出现荧光信号,需重新检测。
八、质量控制
1. 每次检测均需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品,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检测流程和技术要求。
通过严格执行DB37/T 4052—2020《小反刍兽疫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小反刍兽疫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