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驴场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防控及无害化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规模化驴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security in Large-scale Donkey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035—2020《规模化驴场生物安全技术规范》是山东省针对驴场生物安全管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这项标准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是驴场的选址与布局要求。标准明确规定驴场应位于地势较高、干燥且背风向阳的位置,并且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至少1000米以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源污染和疾病的传播。此外,驴场内部要合理分区,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体的交叉感染风险。
其次是驴群健康管理的部分。标准指出,驴场应当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按照免疫程序定期为驴群接种疫苗。同时,驴场需要配备必要的兽医设备和药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在引进新驴时,必须经过至少30天的隔离观察期,确保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再者是饲料与饮水的安全管理。标准强调驴场使用的饲料来源必须可靠,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违禁药物的饲料原料。对于饮水供应系统,要求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避免因水质问题引发疾病。
最后是粪污处理的规定。驴场产生的粪污应当集中收集,采用堆肥发酵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禁止随意倾倒或排放未经处理的粪污,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疫病扩散。
这些条款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有助于提升规模化驴场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驴群健康的同时也保护了周边环境安全。